搜 索
本页位置:广东新闻网 > 正文

(最美党员)深圳疾控专家梅树江:奋战一线 创新疫情流调工作模式

http://www.gd.chinanews.com    2022年01月10日 18:14     来源:中新网广东

  中新网广东新闻1月10日电 题:深圳疾控专家梅树江:奋战一线 创新疫情流调工作模式

  作者 郑小红 朱族英

  距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至今已有近两年时间。从一开始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在武汉出现,到现在常态化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梅树江近日接受采访,讲述了他和团队一起连续30多个小时奋战,发现全国首例湖北以外省市报告的新冠肺炎输入性病例的前前后后。

  “在2019年末,我们获知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虽然并没有完全掌握疫情的情况,但我们疾控工作者肩上担负着守护市民健康的使命。”梅树江说。

  带着这种使命感,梅树江和团队一起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培训,做好技术和物资储备。

图为梅树江。 陈文 摄
图为梅树江。 陈文 摄

  梅树江说:“2020年1月8日,我们接到深圳市福田区疾控中心报告称有1个病人出现发烧症状,而该病例曾经到过湖北。”因为病人住在南山区,梅树江与南山区疾控中心进行沟通。

  获悉相关情况后,南山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到该病例家中进行调查核实及采样工作。“当时实验室进行检测的项目是流感、人禽流感、SARS、MERS、冠状病毒通用引物核酸检测,结果都呈现阴性。后来该病例病情反复,1月14日晚样品经过广东省疾控中心复核新冠病毒核酸阳性,证实这名病人系新冠肺炎输入性病例。”梅树江说。

  梅树江表示,因为新冠肺炎存在外溢和传播的风险,国内的人口流动性较大,特别是深圳,人口流动非常频繁,来自湖北等地的人员也较多,疫情输入及传播的风险较大。

  此前,梅树江和疾控中心团队做了技术和物资储备,但作为一名疾控人员,他依旧带着警惕的心理,通过对患者追踪和随访,主动创新工作模式,打下了坚实的抗疫基础和经验。

  据悉,梅树江的团队首创“流行病学调查首调负责制”,流调三级审核;设立驻定点医院现场调查组;建立每日重点案例会商机制;重点场所和人群专家研判;加强技术培训指导;率先在全国公布新增个案的活动轨迹等信息,既保护患者隐私,又公开透明,促进群防群控。

图为梅树江。 陈文 摄
图为梅树江。 陈文 摄

  梅树江回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的点滴时称,在传染病疫情处置中,流行性病学调查是基本的工作。通过流行性病学调查,就可以掌握潜在的传染来源和可能暴露的途径。

  梅树江说:“掌握患者发病前14天的轨迹,及时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切断传染途径,可以有效控制疫情传播。当时也因为新冠肺炎是新发传染病,整个流调过程比较全面和详细。但调查患者14天轨迹这个环节,较难操作。”

  疫情初期,疾控人员与患者通过聊天拉家常的方式,帮助其回忆起14天的行程轨迹,包括出现症状的时间、是否去过疫区、乘坐过的交通工具以及发病前后接触了哪些人等,从而确定传染源头和密切接触者。

  对梅树江和团队来说,争取第一时间与病例、疑似病例或者密切接触者进行沟通、开展问询,通过蛛丝马迹来锁定感染者,查找潜在的感染来源和可能暴露的环节非常重要。

  在随后的疫情调查中,梅树江和团队发现新冠病毒存在人传人、家庭聚集性、首次明确儿童可被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调查结果为国家调整防控策略提供重要依据。在那段时间,夜以继日工作是梅树江和同事们的常态。

  “疫情发生初期,我们每天在单位值班20多个小时,基本上,疾控中心的同事都是从早上六点多起床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三点,休息几个小时之后还要继续战斗。特别是有新病例出现时,通宵也成为常态。”梅树江说。

  此外,作为专家组成员,梅树江和广东省市专家一起促进出台《广东省新冠肺炎出院患者核酸复检阳性人员健康管理专家共识》,对科学防控疫情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他组织人员创新利用SEIAR模型科学预测疫情,评价防控策略和措施实施效果,通过积极的防控策略,全市实际总病例数减少99.7%,避免约72万人感染,在2020年上半年至少获得591亿元卫生经济效益。

  梅树江认为,作为党员,在工作中需要起到带头作用,面对疫情时就要冲锋在前,身先士卒,传授工作经验和完善细节,不断提高团队的整体水平。他认为,对自己有严格要求并付诸行动,就会有更多的年轻力量加入。“我还有几年就要退休了,希望能够为更多能干的年轻人传授经验,让他们快速成长,为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完)



[编辑:黄强]

分享到:31K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