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本页位置:广东新闻网 > 正文

岭南文化新讲“中国纪实摄影的广东现场 ”在穗举行

http://www.gd.chinanews.com    2024年02月02日 10:01     来源:中新网广东
图为第21期岭南文化新讲现场。主办方供图
图为第21期岭南文化新讲现场。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广东新闻2月1日电 (孙秋霞 谭山山)第21场“岭南文化新讲”1月25日在广州楠枫书院举行,主讲嘉宾包括中山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小彦,著名摄影家王景春,《新周刊》前执行总编周可担任本次活动主持嘉宾,他们通过回顾“中国纪实摄影的广东现场”,把听众带回那个沸腾的年代。

  1984年7月,《现代摄影》杂志在深圳创刊,经由《现代摄影》的推介,一批立足于广东的摄影师逐渐为大众所知。1985年,杨小彦正是在《现代摄影》开始了从艺术理论到摄影理论的跨界尝试。

  杨小彦指出,摄影是一种视觉记忆,它对于历史具有特别的价值。因为摄影是抗拒失忆的一种有效手段,“从这一点看,广东当代纪实摄影所继承的正是这一沙飞精神。”

  “沙飞精神”被概括为“持续关注人类的苦难命运,用摄影忠实地予以纪录”。通过图片展示,杨小彦介绍了1980年代以来活跃在广东的摄影名家,包括安哥、张新民、李洁军、杨延康、张海儿、余海波、许培武、刘博智等。

  “安哥为什么重要?因为他把很多第一次发生在广州的事件敏锐地拍下来了。”杨小彦表示。除了首届大龄青年集体婚礼,安哥镜头下的广州的“第一次”还包括:“美在花城”博览会上首次出现“无痛穿耳”柜台;美国超人海报首次出现在广州街头等。

  在南方日报社南方传媒研究所担任影像研究专员的王景春,近年来的研究重点是系统梳理1949年到1980年代的广东影像史。

  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王景春提供了做图片报道选题的方法论:以图片编辑的思维去思考。他说,只要做好图片的归档工作,多年后把它们找出来,用时间跨度做一个比对,“影像的力量和意义就会呈现出来”。(完)



[编辑:方伟彬]

分享到:31K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