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本页位置:广东新闻网 > 正文

广东恩平:有一个四万余人但姓氏超百的小镇

http://www.gd.chinanews.com    2022年07月13日 18:03     来源:中新网广东

  日前,广东恩平市横陂镇在筹建镇村史馆,在史馆有一幅该镇百家姓图格外引人注目。作为地处江门市恩平南部偏处一偶的小镇,横陂镇人口只有4万人,然而这个小镇姓氏竟然有102个之多。

  往昔:曾经荒蛮之地引各姓氏定居

  据横陂镇村史馆负责人介绍,横陂镇地处恩平、台山、阳江三市交界,全镇下辖19个行政村、2个圩镇社区、199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4.1万人,然而横陂镇虽然人口不多,但姓氏却不在少数,基本每条村庄居住的村民都由10多个姓氏组成,其中横盘村、虾山村竟然由26个姓氏组成。翻阅1993年出版的《横陂区志》计算,当时的横陂区(不含划分出去的洪滘镇)共有64姓。后来,从横陂划分出去的洪滘镇重新并入横陂镇,姓氏遂由64姓达到了102姓。

  在恩平市,像这种多姓氏居们聚居的小镇非常罕见。在恩平居民大多是以吴梁冯郑姓氏居多,然而,这个偏处一偶的小镇为何有如此多姓氏居民定居。据研究当地历史的文史专家谭国锋介绍,横陂居民来源一是本地土著和洗(冼)夫人同属俚僚族人,二是水上居民(俗称疍家人)在清代中后期上岸后的迁居,三是从珠玑巷走陆路南迁到广东各地的汉人后裔陆续从广东各地迁入横陂,四是自海边坐船迁居沿海的居民。另外有壮族、瑶族人民在民族大融合过程中的同化于汉人,以及清代以来的几回大的社会动荡(如王兴反清、土客之争、日寇侵略)和改革开放、工业大发展的形势下外地人迁居当地,可以说,人口的变迁是当地经济发展的缩影。

  新中国成立后,不少外地的干部来到恩平、横陂工作,并在当地安居乐业,这又使得横陂的姓氏得以增添。

  1950年代,横陂人民利用山多水多的特点,同心协力建设了那洞、磨刀坑、横河、马山、大塘汪、白石鼓、荒洞、洒水、长塘等等近十个中小型水库,又开挖了甘汾河解决了横陂境内的内涝灾害,使得横陂成了不怕旱涝的一方乐土。奋斗横陂成了吸引外地人在此定居或者乐意联姻的一大原因。

  改革开放后,信宜县、高州、阳春、云南等地的人民迁居横陂,成为游耕户甚至有当地户籍的居民,这又使得横陂的姓氏得以大幅增。

  今昔:路通桥通百家姓安居乐业

  改革开放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横陂镇交通网络发达,水陆交通便捷,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陆路有省道S276公路贯穿全境,毗邻沈海高速、西部沿海高速和325国道,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从南部横过。水路有位于该镇的唯一的港口——恩平港,距港澳105海里,距广州185海里,距湛江150海里,海运可直航港澳和广州、深圳、珠海等内地港口。现有1000吨级码头2个,吊机能力40吨,航道疏浚项目完成后,码头通航能力可达3000吨。

  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横陂的工业取得长足发展。横陂的石灰厂(占全国出口量四分之一以上)、水泥厂(曾有四个以上)、纳米碳酸钙厂(产销量曾占全国的近一半)、陶瓷厂都吸纳了大量的外地人。他们许多人在横陂租房甚至买房、买地建屋定居。

  作为恩平市唯一的沿海镇,横陂镇地理优势也开始突显。前不久,江门市和恩平市领导调研横陂镇后,根据横陂有着大湾区最大的红树林及水产养殖十分丰富的优势,定调横陂发展方向:生态湿地红树林,邂逅横陂副中心。目前横陂镇海水养殖面积近20000亩,成为著名的咸淡水海鲜产地。此外横陂还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成为恩平市农业大镇,常年种植蔬菜面积达5000多亩,水果种植面积6000多亩,其中红江橙、西洋菜、辣椒、马铃薯、龙眼等品种较为出名。

  目前,横陂圩镇常住人口约5000人,毗邻圩镇有横东、横平、岐联三个行政村共5000多人,经统计,全镇居民姓氏已达102个。(陈浩光 冯创志)



[编辑:黄强]

分享到:31K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