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本页位置:广东新闻网 > 正文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蒲扇曾失传40年 如今一个夏天卖出20万把

http://www.gd.chinanews.com    2022年08月05日 15:22     来源:中新网广东

  吉信镇位于湖南湘西的凤凰县,距离凤凰古城大约半个小时的车程。苗族人家一直以心灵手巧著称,擅长制作各种手工艺品,苗绣、银饰、竹编在古城随处可见,但在二十公里外的吉信镇,蒲编则是最兴旺的手艺活。

▲在吉信镇的苗族村子里,黄明芳与老人们一起编织蒲扇。(摄影 王鑫)
▲在吉信镇的苗族村子里,黄明芳与老人们一起编织蒲扇。(摄影 王鑫)

  2016年,从广东打工回来的黄明芳,因照顾孩子留在了老家,开始在镇上做一些手工零活,也成了当地最早从事蒲编的师傅之一。最近两年,吉信镇的手工蒲扇通过拼多多走出了大山,也意外地带红了当地的蒲编产业,学习蒲编的村民也越来越多。

  失传40年的手艺

  吉信周遭的山上盛产一种亚热带植物——棕树,而棕树叶就是编织蒲扇的主要原材料。当地的苗家也一直都有竹编、蒲编的传统,在沈从文《边城》《萧萧》等名篇中就多次出现过关于“蒲扇、背篓”描述,很多村民直到现在还是习惯于背着一个背篓去镇上赶集。但在黄明芳返乡之前,蒲扇的编织手艺在当地几乎绝迹了。

  舒立俊是镇上一家蒲编工厂的负责人,也是当地的行业带头人。为了调研市场,他专门去了一趟义乌小商品市场,发现传统的手工蒲扇在义乌很受客商们的欢迎,于是就决定专门做蒲扇。

  但舒立俊很快被浇了一盆冷水,因为蒲扇的编织手艺在当地基本失传了。老一辈手艺人都上了年纪,普遍都六十多岁了,手艺失传差不多有40年了。

  为了把蒲编的手艺找回来,舒立俊前后多次深入苗族村寨,拜访请教当地的老手艺人,才把蒲编的手艺重新拼凑了出来。

  蒲编手艺找回来之后,舒立俊立刻开始招募年轻的手工艺人,黄明芳就是在这个时候加入了舒立俊的团队。

  “最初只有两三个师傅,产量不算多,但是压力很大。”舒立俊说,最头疼的还是销路,到底能不能卖出去,心里没底。直到2019年,舒立俊开始在拼多多平台出售吉信蒲扇,销量迎来了突破,单日的销量很快达到数百把,黄明芳和几位师傅即使连轴转还是供不应求,以至于有时不得不紧急撤掉产品链接。

▲吉信蒲扇的手艺前后迭代了10余次,图舒立俊为村民讲解新的编织手法。(摄影 王鑫)
▲吉信蒲扇的手艺前后迭代了10余次,图舒立俊为村民讲解新的编织手法。(摄影 王鑫)

  随着订单量的持续增加,蒲扇给黄明芳们带来了肉眼可见的不菲收入,再加上当地政府的鼓励,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参与其中,并出现“亲戚带亲戚,村民带村民”的现象。舒立俊还定期采购市场上的新式蒲扇,与师傅们一一拆解,探索新的编织手法,前后迭代了十余次,才确定了如今的样式。

  一个夏天卖出20万把

  最近两年,受疫情影响,舒立俊此前开拓的景区客户陆续停止了进货,“现在只有一位客户还在订货”。但电商的订单却不降反升,去年一个夏天就卖出了20万把,今年受高温影响,仅6月份的订单就增长了三成左右。

▲为了扶持更多的“吉信蒲扇”出圈进城,拼多多近期启动了“多多新匠造”行动。
▲为了扶持更多的“吉信蒲扇”出圈进城,拼多多近期启动了“多多新匠造”行动。

  此前不久,拼多多正式启动“2022多多新匠造”行动,重点聚焦像“吉信蒲扇”一样的乡村手工产业,通过流量扶持、品牌打造、电商培训等一揽子措施,推动乡村好物实力“出圈”,带动村民创富增收。



[编辑:黄强]

分享到:31K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