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本页位置:广东新闻网 > 岭南人物 > 正文

“对话非遗·造物”艺术沙龙在穗举行 展现岭南非遗文化魅力

http://www.gd.chinanews.com    2022年08月21日 00:05     来源:中新网广东
国家级非遗大师崔克勤 作者 主办方供图
国家级非遗大师崔克勤 作者 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广东新闻8月18日电 (记者 郭军)由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主办,越秀商投、狮涵文化、潮汇龙舟、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铖榀集、广州市天河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支持协办的“对话非遗·造物”艺术沙龙在广州举行。现场,3位优秀非遗传承人代表进行了对话。

  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艺术指导、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崔克勤为分享了他和木偶戏的“一生情缘”。据介绍,木偶戏,是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艺术之一,诞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其中,拥有七百年历史的广东木偶戏,又称“岭南木偶戏”,以其浓郁的岭南地方特色而独树一帜。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戏剧文脉,被誉为“百戏之祖”。

  “木偶是没有生命和情感的,它要在操偶师的手中‘活起来’,达到无生命而化为有生命,无情感而化有情感的艺术。”崔克勤与剧团演员通过一段杖头木偶戏《帝女花》表演,让观众对木偶戏有了更深的理解。

  崔克勤解释道,“木偶戏发展到今天,它的艺术性越来越高,它的舞台综合性越来越强,木偶也是有生命、有情感,可以感动人、打动人。”

  彩扎(佛山狮头)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黎伟嫡传弟子欧琦辉,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将狮头扎制融入文创、现代科技乃至非遗教育中来,让狮头文化的传承拥有更多可能性。

  欧琦辉分享道:“醒狮有南狮与北狮之分,唐始,演舞于朝,献于庆典;宋始,宫舞入俗,与龙共庆,南北初显;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

  彩扎(佛山狮头)的扎作技艺源于明代,形体和装饰设计上均采用夸张而浪漫的表现手法,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为南方狮头艺术的典型代表。

  在传承狮头扎作技艺的同时,欧琦辉还尝试用各种潮流的方式,让狮头文化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及生活。“将醒狮打造成一个艺术的IP。因为从传统文化到当代潮流的文化,它其实是一种进化的演绎,我们要创造出一种新的醒狮的美学系统,以及独一无二的醒狮文化内涵,即‘醒’。”欧琦辉说。

  “对于非遗,人们曾一度担心它们脱不下‘古老、稀缺’的标签,与现代生活失去联结,尤其是脱离青年一代的视野。但现在,大家惊喜地发现,非遗这门‘老手艺’,遇上了一群‘新匠人’,碰撞出迷人的火花。”作为一名80后的新生代非遗传承人,每一次龙头的创作,对于张伟潮来说,都是一次与传统文化的新对话,作为一个传统手工艺者,张伟潮在制作木雕龙头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我希望可以通过我的努力,打破同质化的龙头制作方式,往差异化和定制化的方向去摸索,让龙头龙尾更有故事。”(完)



[编辑:方伟彬]

分享到:31K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