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本页位置:广东新闻网 > 正文

走进两会现场:广州南沙努力打造国际合作战略平台

http://www.gd.chinanews.com    2022年03月08日 20:51     来源:中新网广东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5日在北京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相聚北京,回首2021年的奋斗与收获,为续写中国政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建言献策。

  过去的一年,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还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党迎来百年华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三个历史决议,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疫情的大考下,坐标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拥有“三区一中心”叠加定位的广州市南沙区也交出了一张发展的满意答卷。2021年,南沙“火力全开”:地区生产总值规模(GDP)首次突破2000亿元,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规模分别超4500亿元和3400亿元,经济体量进一步壮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千亿规模,同比增长22.3%,增速不仅位列全市之首,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也列首位,较全省、全市平均增速高16和10.6个百分点。

  3月5日,南沙区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基础建设等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出现在全国两会现场的报纸中,受到与会代表的关注。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以下报道内容来源于中国新闻3月5日两会专版。

  协同港澳不断拓展纵深合作扩大开放打造大湾区“未来之城”

  广州南沙努力打造国际合作战略平台

  伴随新年的万家灯火,广州南沙迎来“十四五”第二年。回眸2021,坐标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南沙,以灼灼奋斗之火,为湾区点亮一盏盏发展之灯。

  一年来,南沙“火力全开”:地区生产总值规模(GDP)首次突破2000亿元,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规模分别超4500亿元和3400亿元,经济体量进一步壮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千亿规模,同比增长22.3%,增速不仅位列全市之首,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也列首位,较全省、全市平均增速高16和10.6个百分点。

  新的发展之路上,南沙着力打造“湾区之心”,做实湾区交通中心、做强湾区功能中心、做优湾区服务中心,成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着力打造“开放门户”,协同港澳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着力打造“未来之城”,构筑生态、活力、共享、智慧、韧性城市基底,成为引领未来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未来,南沙将努力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合作战略平台。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南沙打造更便捷的“湾区之心”

  “我们希望抓住打造大湾区‘湾区通’工程的机遇,加强我们企业与香港医院之间的交流,通过在南沙区建设自己的‘粤港澳口腔种植应用示范基地’,通过引入香港优质医疗资源,为广州地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广州市健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科健齿”)副总经理曾彬在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并表示。

  曾彬介绍道:“我们公司创始人在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后,带领中科院团队在南沙创业。在南沙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10年来一直专注于口腔医疗的研发,成功完成了6轮融资,拥有专利总数占全国此领域的40%以上,3D打印植入物专利数居全国首位,已成为全国首家既获批牙种植体三类注册证,又获批个性化基台三类注册证的高新技术企业。”

  作为口腔医疗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中科健齿多次入选《FAST COMPANY》中国最佳创新公司50强,德勤中国50强,广州最具创新潜力高新技术企业10强等称号。广州南沙毗邻港澳地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对于粤港澳全面合作具有独特优势。包括中科健齿在内,南沙通过与港澳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吸引科研成果转化,为相当一批在粤港澳高新科技企业打开成长通道。

  数据显示,南沙目前已落户港澳企业近3000家,涵盖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家,市级“两高四新”企业112家。生物谷、数字谷、健康谷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南沙现有高新技术企业745家、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企业超过620家。

  对于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成效,南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魏敏以“五个联通”概括:“南沙与港澳加快实现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科技人才‘智联通’、产业协同‘链联通’和交往交融‘心联通’。”2021年,南沙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2131.61亿元,较2017年年均增速8.4%;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千亿元,较2017年年均增速17.7%;外贸进出口总值2600亿元,较2017年年均增速7.4%;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6个,累计223个,较2017年增加124个;新设企业约8万家,累计登记企业约26.48万家,较2017年增加约21.2万家。

  作为湾区枢纽,广州南沙聚焦基础设施“硬联通”,加快建设服务大湾区的区域交通中心,“半小时交通圈”呼之欲出:《南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2020-2035年)》获省印发实施,助力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南沙港铁路、地铁18号线(首通段)、广中江高速、明珠湾大桥建成通车,狮子洋通道先行段开工建设,深江铁路(南沙段)、深中通道、南中高速加快推进,未来可期。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高福在委员驻地阅读中国新闻报。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高福在委员驻地阅读中国新闻报。

  南沙打造更创新的“开放门户”

  近日,南沙获批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这是继“南沙新区金改15条”后,迎来的又一国家级金融创新开放政策,将为南沙乃至大湾区金融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卢一先表示,近年来,南沙先后被赋予广东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广东自贸试验区面积最大片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广州唯一的城市副中心等战略使命。

  南沙把握使命,聚焦规则机制“软联通”,加快打造内地与港澳规则相互衔接的示范基地,要素跨境流动更加便捷高效。在全国率先出台建筑和交通工程专业港澳人才职称评价管理办法,设立首个大湾区职称职业资格业务一站式平台,鼓励港澳专业技术人才直接参与内地人才评价,构建全面开放的大湾区职称评价体系,与港澳合作不断向纵深拓展。

  2021年,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简称:咨委会)成立,首批聘任了16名香港委员和10名内地委员,为粤港深度合作搭建桥梁、建言献策。同时,已经有18个香港工商界专业机构,入驻位于南沙创享湾的咨询委员会服务中心,形成香港工商协会集聚效应。在咨委会的助力下,南沙与港方有效联动,港式国际化社区、港人子弟学校、香港科学园南沙孵化基地等项目进展顺利。

  值得一提的是,南沙高品质打造创享湾等一批青创基地,成为推动粤港澳青少年交流融合、吸引港澳青少年融入大湾区建设,充分发挥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平台优势,广泛链接粤港澳三地优质资源,努力建设成为港澳青年湾区交流交往的新平台、创新创业的首选地、全面融入国家发展的始发站。创享湾青创基地为粤港澳青年提供创新创业专业服务、休闲文化活力空间。

  包括咨委会在内,创享湾目前已入驻Timetable青创基地、新华港澳国际青创中心、印象•澳门、广东省粤港澳青少年交流促进会、广州市南沙区港澳青年五乐服务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集聚区等众多粤港澳优质资源。

  目前,南沙对外开放门户功能显著增强,国际交往更加紧密。成功举办大湾区科学论坛、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年会、首届亚洲青年领袖论坛、第20届亚洲科学理事会大会、CNBC全球科技大会、中国—太平洋岛国渔业合作发展论坛等高端国际会议活动,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南沙打造更现代的“未来之城”

  在“未来之城”南沙鳞次栉比的楼宇中,随处可见来自大湾区不同地区的青年人身影。

  香港青年顾成帅曾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专业,毕业后被南沙的人才政策和发展潜力感染,最终选择来到南沙。谈到工作,目前负责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近百栋单体楼设计管理工作的他倍感荣幸,“为母校的建设工作,我不觉得累,反而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2021年,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以“粤大湾区〔2021〕1号”文号正式印发《广州南沙新区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实施方案》,南沙人才工作进入新阶段,越来越多像顾成帅这样的青年人才来到南沙。据初步统计,2021年全区人才政策兑现资金预计达7亿元,惠及人才超2万人次;2021年新认定区高层次人才150余名,数量自2016年以来年均增长101%;集聚高层次和骨干人才约1.5万人,是2016年的9.4倍。

  “在香港工程师协会的宣传下,我开始了解粤港澳大湾区,也渐渐看到内地项目经验对我职业发展的帮助。”在顾成帅眼里,选择在南沙发展,参与到像港科大(广州)这样的粤港澳大湾区项目建设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他认为,南沙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城市,是很多港澳青年融入内地发展、筑梦湾区的首选。

  同样毕业于港科大的吕冬对此同样深有体会。作为目前就职于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工程材料及可靠性研究中心的香港专家,吕冬在读书期间便以学生身份来到南沙参与研究工作,他坦言:“南沙给我创新创业提供了很大支持,2016年我来到南沙的博士后工作站,当时拿到了市、区科研经费30万元、博士后补贴20万元,从此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南沙深以创新人才为科技发展最强力的后盾,聚焦科技人才“智联通”,强化与港澳人才融合及协同创新力度,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大湾区建设以来,南沙全面落实《规划纲要》关于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的要求,着力构建“1+1+3+N”科创平台体系,加快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不断深化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推进建设融通港澳、接轨国际的人才发展环境。南沙作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枢纽节点、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全国首个国际化人才特区的影响日益凸显。

  人兴,则科技兴。目前,南沙完善实施“1+1+10+N”产业政策体系,出台实施“科创10条”。发放产业扶持资金63.5亿元,新增减税降费15亿元。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67%,较上一年提高0.66个百分点。已形成汽车制造业千亿级产业集群,产值超1500亿元,正加速打造新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与健康、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集群。



[编辑:黄强]

分享到:31K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