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刘志鹏的微信朋友圈,你会发现满屏都是扶贫工作日记。80后的工科博士刘志鹏来自南方电网海南电网公司,他到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荣邦乡光村驻村扶贫超过一年了。这一年的朋友圈,记录了他每一天的工作日程,图文并茂。他写道:“能在基层贡献一份青春力量,我引以为荣。” 这位工科博士的驻村日常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防疫、扶贫两手都要抓 这天早上,在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荣邦乡光村,刘志鹏戴着顶草帽,骑着小电驴,时而在百香果果园里忙活,时而和村民在田间里热火朝天地忙着水稻插秧。事实上,刘志鹏年前因改造村里厕所时扭伤了腰,本来春节可以好好养伤,但疫情一来,他年初三就回到村里组织抗疫。 从2月4日起,刘志鹏又带着驻村工作队逐家逐户摸清受疫情影响的外出就业情况,梳理种植和养殖产业的发展情况,确保今年脱贫任务不受疫情影响。“好在光村最重要的产业是橡胶、甘蔗、百香果,年前都收完了,经济影响并不大。” ![]() 南方电网海南电网公司派驻的“80后”驻村第一书记、白沙黎族自治县荣邦乡光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刘志鹏正和村民在田里热火朝天地忙着水稻插秧。
水稻春耕开始了,驻村工作队来到田间地头,撸起工作服的袖管、挽起裤腿,赤脚下到水田里,和大家干起了农活。 刘志鹏学的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还曾留学过美国。回忆起当初为什么要报名驻村,他笑着说:“我希望像父辈一样,在农村留下奋斗的汗水。” 脱贫路上“三步走” 白沙是国定贫困县,光村是“穷县中的特穷村”。全村490户,近一半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韦威动也在其中。 为脱贫,韦威动没少费劲。他种过橡胶搞过养殖,不幸又遇上妻子得病,全家举债十几万元。 韦威动不服气,他听课并学会了果树嫁接种植技术,利用老橡胶树更新腾出来的空地种红心橙、育菠萝蜜树苗,哪样能学,他就学哪样。 ![]() “脱贫就需要他这股不服输的劲儿。”2019年初来乍到的刘志鹏,想着要让村民越干越有信心。 作为工科“学霸”,他有很好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在村里转了大半个月,想出了“三步走”策略。带着工作队把进出村的土路修成了5公里长的水泥路,并修缮了7个山塘水库,解决种植用水难题。接着,从县里请来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村民,并联系农信社为贫困户提供免息贷款。到了挂果收成时,组织村民把品相好的红心橙统一包装,协助乡政府打出了“荣橙”品牌,价格立马翻番。同时拓宽销路,指导村民不仅网上卖,还在果园里举办采摘活动。 光村里的红心橙,就这样由滞销变畅销。 “这日子像百香果,又香又甜” 刘志鹏离开了擅长的工科领域,他要从头开始学习。 沿海城市种椰子收成好,他就去研究,白沙大山里能不能种?种花生成本低,能收果还能榨油,他又开始琢磨。利用自己的研究方法论,他带着村民摸索百香果的种植技术,闯出了一条新的产业扶贫路。 “百香果成了致富果,今年村集体就有几万元分红。”光村一组组长刘建荣喜滋滋地说,“红心橙、百香果、菠萝蜜……咱们村里的产业越来越多,光村不再是只守着橡胶过日子。” 驻村一年多的时间里,刘志鹏带着工作队和村民完成了厕所革命、危房改造、饮水工程等一件又一件惠民好事,让他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和新鲜的理解。 “大家都把阵地守住了,抗击疫情就能更快取得胜利。”刘志鹏看着手里的百香果苗说:“春耕开始了,这新芽也长出来了,希望这日子像这百香果,又香又甜。”(林丹丹、伍昭静) |